科普大篷车对学生的吸引力有多强学生科技

“体验过这些科普展品,让我做一名科学家的梦想更加坚定了!”5月25日,在“红色百年路科普沿黄行”濮阳站活动现场,北京师范大学濮阳实验学校七年级2班学生刘思甜饶有兴趣地说。当日上午,我省“红色百年路科普沿黄行”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濮阳实验学校启动。启动仪式结束后,该校组织师生分批体验了科普大篷车带来的展品。这些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科普套餐”对中小学学生的吸引力有多强套餐”对中小学学生的吸引力有多强?记者在科普展品摆放现场看到:《天鹅绒触觉》被人一摸再摸,《无弦琴》的琴声悠悠不止,《无皮鼓》“咚咚”作响不停,《锥体上滚》上的椎体滚滚不息……该校八年级地理老师王振涛告诉记者:“平常学生学的多是理论知识,今天科普大篷车带来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展品,可以增加科学、物理、机械等知识对同学们的吸引力。”“终于知道《天鹅绒触觉》为啥摸起来这么丝滑,原来是因为触觉错觉呀!”“希望大篷车经常来我们学校,让我们看到更多没见识过的新奇东西!”科普展品前围满了跃跃欲试的学生,他们边操作边表达着对大篷车再次到来的期冀。听完展品讲解员的解释后,七年级4班的余佳腾在理解其科学原理后,还主动当起了展品解说员,向围观的同学们热情且勇敢地分享着自己的见解。看到学生们这种爱钻研的劲头,来自郑州市科技馆的科普工作者马保国,在前1天驱车多公里赶到活动现场,他说:“看到这些孩子们体验展品时收获满满的样子,就觉得吃苦受累都是值得的。”和大篷车司机志愿者们同感欣慰和激动的还有许多沿黄地区学校的老师。“大篷车带来的这些展品,好多我自己都没见过,今天也是跟着学生一起学习啦!虽然七年级的学生现在还没学物理,展品背后的好多原理其实他们都还不知道,但提前了解了解挺好的。”谈及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濮阳实验学校七年级数学老师左晓冉告诉记者,“这次大篷车进校园活动过后,我觉得很多同学会从中受到启发,对科学感兴趣的人会变多,梦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或许也会变多。”(本报全媒体记者丰硕闫佳琳)本文来源:河南科技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gallery.net/dcgtyzz/116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