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的故事要从建元六年(公元前年)说起,这天在草原上闲逛的军臣单于觉得好无聊,决定从汉廷换几个女人解解闷,这也是传统。
军臣单于于是,他就派人来了汉廷。提出要求,之后,就等消息去了。
汉廷却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之中,这时汉帝国刚换掌舵人不久。太皇太后窦老太太已经驾鹤西游了,汉武帝刘彻正式走到了台前。
汉武帝想改变遵循保守的被动防御政策,但是他奶奶不在了,但是窦家的影响力还是大的很。所以,他让众臣商议,自己探探口风。
这些大臣可不是笨蛋。都看出了皇上的心思,要真想继续和亲,就不需要专门开会了。
时任大行令(管少数民族事务的官,九卿之一)的王恢认为这时个巴结皇上的好时机,提出攻打匈奴。
之后,一片寂静。皇帝设想的局面没有出现。
御史大夫韩安国这时发言了。他从地理位置,后勤保障等说明不能打匈奴。
皇上虽然心里有点气,也无可奈何,只能同意了继续和亲。但是大家都知道刘彻和他爸和他爷爷不一样,汉匈之间必有大仗。
汉武帝02
元光元年(前年),也就是一年后,王恢再次向刘彻建言,力陈与匈奴的开战时机已到。他还引用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对匈奴发动的歼灭战,举例:当时,李牧先在边境上放了很多牛羊,无视匈奴探哨侦查。等到匈奴大举进犯的时候,赵军一触即溃。等匈奴人进了赵军伏击圈,李牧一战打得匈奴十余年不敢再入侵赵国边境。
王恢有先例在前,抄作业会不?但是还有问题:汉匈边境线太长了,你怎么知道匈奴在哪里什么时候进攻。别人家抢完了,你还没出发呢,那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你能想到王恢也想到了。他的办法是利用间谍。这个间谍既不是王恢安排进匈奴的汉将,也不是收买的匈奴人。而是往返于汉匈之间一个豪商,叫聂翁壹(这是《史记》的记载,在《汉书》称呼为聂壹,下面采用《汉书》的叫法)。
聂壹是当地的一个混混,但是不是普通的混混。他认识军臣单于,很容易见到他。他向军臣单于献计:我把马邑(今山西朔州,当时是汉朝防备匈奴的重镇之一)的汉廷长官杀死,你出兵配合行动,到时好处大大地。
军臣单于擦了擦口水,答应了。
03
这边刚行动,王恢就得到了军臣单于出兵的准确日期。
汉武帝下令,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等率领20多万大军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等匈奴上钩。
另一边,军臣单于得到报告,聂壹已经得手,杀死了马邑郡守。军臣单于高兴的直拍大腿,立刻出发。
王恢做戏做全套,让人放养了几万头牛羊在山坡上,又让聂壹去当“带路党”。
军臣单于高兴坏了,许诺事成之后一定会重赏聂壹。
可是百密一疏:军臣单于在率军赶往马邑的路上,只看见了上万的牛羊,却发现没有放牧的牧民军臣单于在率军赶往马邑的路上,光看见了漫山遍野的牛羊,却没有看见放牧的牧民,更没有看见汉军!
军臣单于是什么人呀?那是一头狡猾的草原头狼。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个陷阱。他命人攻下一座烽火台,俘虏了汉廷的官员。从这位官员嘴里,得知了汉军的整个作战计划。他杀了聂壹之后,立刻引军撤退了。
王恢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后撤,他的计划失败了,还搭上了聂壹的命。
汉武帝也很生气,你指定的计划你负责!王恢,你必须死!最后,王恢选择了自杀。
这次其实是之后汉朝和匈奴战争的一次预演:十几年后,汉朝的甥舅二人在草原上纵横,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