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学生梦想的起航点,多少学生坚持过无数苦读的日夜,就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佳绩,走入梦想的学府,不能实现在往后岁月都会觉得遗憾。
家长总鼓励学生上大学,在80%升学历面前,高中生想进入大学并不难,难的是少数的名校,例如说,工程是为了建设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决策,有39所高校获批资格,发展到今天,39所高校就是名校的代名词。
距离工程实施已经过去了20多年,这些年里各大高校积极建设努力发展,取得的成果逐渐拉开差距,39所高校同为院校的金字塔顶端的存在,却也有实力差别,可划分成六个梯队。
高校划分六个梯队,第一梯队实力毋庸置疑
第一梯队毋庸置疑,是清华和北大两所高校,这两所高校是我国最高学府的代名词,就连幼儿园小孩都知道考上清华北大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两所高校不仅是我国学子的人间理想,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也斩获佳绩,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建设突出成果。
浙大,交大,南大,复旦,中科大五所高校位列第二梯队,看到华东五校出现在第二梯队,相信也没人有质疑,这五所高校是仅次清北的五所高校,地理位置上也占据优势。
笔者在看到第三梯队名单时就知道,争议的地方来了,三梯队共有九所高校,北师大,哈工大,同济等都在列,还有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这两所高校论实力是有目共睹的,不过身为网红大学,总是人红是非多。
第四梯队包含南开,天大等十所高校,中国人民大学也在这一列,可能有人觉得中国人民大学的排名有些靠后,或许是因为人大的强势学科在人文社科方面,在工科称王的就业环境下排名有些吃亏,但分数线毋庸置疑,直逼清北。
第六梯队性价比高,分学生有望冲击
五梯队有六所院校,有华南理工,大连理工,电子科技大学三所理工类院校,也有湖南大学这样的综合院校,和两所特色大学,华东师范和中国农大,这六所院校除了湖南大学,从名字就能判断强势学科,方便学生报考。
第六梯队还剩六所高校,有人说位列第六梯队,是否就是实力不行呢?当然不是的,这六所高校只是相较于其他发展没那么迅猛,实力却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这六所高校垫底也是有些其他因素在的,比如说地理位置和特色学科,例如说东北大学,曾经的东北王如今在渐渐的落了下风,城市经济水平和气候环境难吸引外省学生。
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则是受学科影响,农学一直是家长回避的专业,觉得学农没有前景,导致学校整体招生效果不佳,有人说同样是农学方向,怎么中国农业大学就能在第五梯队呢?这就又回到地理位置的因素上了,中国农大在经济发达的北京,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陕西,学校位置也较为偏僻,两个因素叠加,让西北农林在高校中不太起眼。
不过别看这六所高校在最后一个梯队,却是分学生冲击的好选择,一般情况下要想上高校,成绩得在左右才行,而这几所高校因为一些因素分数线没那么高,再加上高考成绩会比模考成绩高出20分左右,平时成绩分的学生选择服从调剂,很有希望冲击进这些大学,带来的优势不可小觑。
高校排名只是参考,考生报考要多考虑这些因素
我国高校众多,在同分数段下,选择什么样的高校,不少学生都习惯参考排名,可排名是比较主观的,就像上面这个榜单,肯定很多人在评论区质疑开骂,所以考生在报考时要多参考其他因素。
先决条件就是成绩,学生能考什么样的大学成绩才是唯一衡量标准,提前熟悉报考规则,把分数发挥到最大。
其次是兴趣爱好,冲击名校固然好,但如果学生有感兴趣的专业就要坚持,兴趣可以驱动学生学习和探索,能把专业学好,就业才能发挥长处,不过提醒考生要分清长期兴趣和短期兴趣,比如说有些学生看了一部电视剧,喜欢上了法医职业,随着热度降低,可能会发现自己并不热爱这个职业。
学生报考还需要结合个人条件,我国有很多高校的专业都比较特殊,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有要求,比如说有的专业禁止色盲报考,有的专业还要看学生单科英语成绩,不满足这些要求,学生成绩再好也无用,所以提前了解学校的招生章程,对学生报考有指导性作用。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识创作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