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考砸了要不要复读看看你是否具

行政求职招聘QQ群 http://b.niaojidi.com/news/85746.html

这两天,全国各地的高考分数陆续开放查询,成绩出来有人欢喜有人忧,一段时间后,部分同学可能就要想着是否要复读了,但是不是选择了复读,就会在这一年里有所提升?这可未必。其实有4样东西共同来决定你复读的效果和成绩。分别是自我、环境、师资和计划。

1、自我

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们不能去违背自然规律,但是也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因此,我们在面对复读这件事时,既要掌握学习方法,还要让自己有足够的决心,承受足够的压力。复读的这条路一旦踏上,就不允许回头。

以及天赋,有的人天生理解能力、记忆力就不是我们普通人能赶上的。有的人学东西就是会慢,我们常将这类同学称为“傻学生”,别人上课就能消化的知识点,“傻学生”就要在课下继续整理、学习。其实我也属于“傻学生”中的一个,但是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弱点时,就要努力去找补。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归纳整理,然后反复记忆练习。

2、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孟母三迁”就是解释环境重要性的典型案例。尤其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缺乏自控力的,我们在一个相对安静的教室里可以达到自律,但是如果换成其他环境呢?你是否还能坚持学习(此时你可以想一下今年疫情期间,你在家中的学习状态)。

如果一个班的同学都在玩,只有你一个人在学习,那么学习的人就会变成异类。在这样的环境里,选择一味的坚持,就能获得成绩的突飞猛进吗?或者是,你之前的高中就处于这么一个环境中,你想在复读的时候换一种学习环境吗?

3、师资

老师无法决定你的上限,你的上限在于你自己本身的努力与天赋;而你的下限则是在于你能多放纵自己,你对于未来自己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那么老师在学习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老师能决定你到达一个科目的中上水平有多快,不要说老师的作用不重要,如果一个班的生源不错,可是整体在一科上都有短板,那就是老师的问题。

语文老师讲文章逻辑小说、文言文、作文模板;数学老师帮同学们过基本概念公式、总结题型;物理老师总结模板方法套路;化学老师找到线索串联知识,生物老师帮助大家更好的回归课本过基本知识,历史老师帮同学们梳理历史事件,政治老师帮同学们总结题型梳理框架,地理老师总结答题模板点重点题型……

4、方法规划

进入复读,我们经历过一次高考的失利,通过这次考试,我们一定明确自己弱势科目和优势科目。如何让自己的优势科目成为真正优势,如何快速突破自己的劣势科目?

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大家不太清楚学好各科究竟需要做什么,周期成本又是怎样的。

比如说数学这个科目,要想学好就要先从基本概念入手,抓基本的题型,简单的两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费时费力但是又是提分的必经之路,很多时候,概念单背可以,可就是没法应用到题里,宝宝心里苦啊!有苦说不出啊难道数学真的难到我们学不懂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是这需要我们计划到每周要搞懂哪个模块,每天要学习哪些概念,总结哪些题型,周末的时候如何对一星期的知识点进行复盘。每天在学习新的概念的同时,也要去回顾前一天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做计划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比如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自制能力等)。能力侧重点不同,因此在对各科的时间分配上也会有所不同,这个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关于明年新高考的变化

今年北京、海南、天津、山东经历了新高考,不仅在时间安排上做出了调整,考试的内容以及部分题型也发生了变化,明年的新高考将会在全国更多省市进行实施,复读的同学是否能适应呢?

考试的模式改变最大的当属文综和理综了,将综合卷子改为单科考试。之前大部分同学面对题量大,时间短的情况,容易出现做不完题的现象,但是新高考的出现有可能会让做题慢的同学有充足时间进行答题,但是对于做题快的同学,就不太好拉开差距了。

那题型会不会一年比一年难呢?这个不好说,但是会变得越来越“怪”,“怪”是怎么体现的呢?

主要是全国卷更加的偏向锻炼同学们用独特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比如今年高考作文题目:一卷的“管鲍之交”二卷的“命运共同体”三卷的“镜中我”等。数学卷里,用数学知识去数天坛的砖,测量金字塔的高度。题不难,但是需要同学们活学活用。

复读是有风险的,但是如果选择了,就坚定地走下去!一年以后,希望你们能在清北约饭!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gallery.net/mjxgtyzz/11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