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地理 >> 地理市场 >> 成为良医要学什么

成为良医要学什么

怎样判断是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192379.html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良医。那么,从学问的角度来看,成为良医都要学习哪些东西呢?

一、关于理论与临床

学习中医,肯定要先掌握中医的核心理论。我自己体会,中医的核心理论并不太难,也不算太多,只要肯下工夫,围绕着《内经》学心,两三年就能学完。

以前代医家为例,李东垣师从张元素只学了四年,朱震亨在罗知悌那里只学了一年半……。显然,学好中医理论并非是难如登天的事情。以我自己为例,虽然我只是中下人之智,但在大学里花上五年功夫,也能把中医理论搞清楚。

只学医理还不够,还需要临床实践。可以说,若没有足够的临床实践,理论知识完全是没有用的。正如孙思邈感叹:“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毕竟,病人所患的病都不是照着书生的,对书找方,总是找不准。

中医是一门实践学科,需要长期的临床磨砺。我跟学生们反复强调,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要想成为一个良医,实在是非如此不可。当今从大学毕业的中医人往往缺乏临床磨砺。有的人虽然有了硕士、博士头衔,虽然说起中医来一套一套的,但真要上了临床才知道,理论都是不实用的。唯有建立在临床上的中医理论才是最实用的。

二、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

中医是一门关于生命的学问。生命非常复杂,不但受着天地阴阳变化的影响,亦受社会环境影响,并且生命自身还有精神、意识、情绪、心理等各种变化。那么,除了学习中医理论之外,我们中医人还需要学什么呢?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过,“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於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按孙思邈的观点,要想成为一个大医,就要学习几乎所有的古代文化。否则,就容易对医道有所滞碍,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显然,这个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古时中医人多数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今时则更是无人可以企及了。

我的观点是,即使达不到,也要略微有所涉猎;即使不能精熟以上这些学问,也至少学点皮毛。以五运六气为例,有人认为不需要学习。我的观点是,一定要学,而且一定要学透学精,这是真正的《内经》精髓,代表着中医经典中的至高成就。至于相法、八字、《易经》之类,还是要学的,毕竟其中有关于生命与健康的信息,值得我们每个中医人重视。

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明代大医李时珍曾云:“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语人之疾病”。

显然,在李时珍看来,要想精研医术,还要学习天文、地理、人事,这其实是“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我的观点是,病人不但有疾病,还有心理,所以,人情是必须要懂的。更不要说疾病与天地四时变化相关,肯定要懂得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

小结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们要想成就良医,所要学习的不但是各个门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的观点是,年轻的中医人要有如下几点品质:博学、决心、耐心、专心、反省、谦卑。在此基础上,精勤不倦,假以时日,必然能成为良医。

最后,我愿意用屈原的话来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董洪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gallery.net/mjxgtyzz/10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