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地理科普传播中国之美

「本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原标题:硬核地理科普传播中国之美

本报记者李晓玲

《这里是中国2》是一本大书,捧在手里沉甸甸的,伴随新书油墨香一并扑面而来的,是一幅幅以“上帝视角”呈现的大画幅照片,给人耳目一新的眩晕感。全书共有铁路、桥梁、隧道、大坝、电力、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国土绿化、雾霾治理、火箭、神舟、北斗等18个专题,用幅摄人心魄的摄影作品,串联起百年来这片神奇土地上重塑山河、疆海巨变的故事。《这里是中国2》是“这里是中国”系列图书的最新作品,由曾获“中国十大科普自媒体”荣誉的“星球研究所”推出,通过连接、重组、家园、梦想四大板块,讲述了“百年重塑山河,建设改变中国”的伟大成就,引领读者走进一个个超级工程,更加直观生动地感受到祖国的建设之美、家园之美和生态之美。“星球研究所”创始人耿华军表示,中国这片土地值得我们用更宏大的视角来解读。“我们制作出版这个系列图书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重新发现中国之美。为什么是重新发现呢?因为身为中国人,我们可能并没有那么充分地认识到中国之美,也没有认识到美的背后的中国发展之路。”“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祖国的面貌。即便我们的脚步无法走遍千山万水,内心也要有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重新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让我们更加热爱它。”耿华军告诉记者,团队在选题和写作中,也是被好奇心牵引着,在信息的洪流中甄别、欣赏和吸收着关于祖国万疆的风土人情。一边打碎、一边重铸、一面追寻、一面思考,并从中升腾起了对祖国大地的眷恋。《这里是中国2》以广阔的地理视角截取了百年时间尺度里的中国故事。曾经的中国一穷二白,交通阻隔,资源分布不均,该如何去重整山河呢?逆天改命的中国人,用行动告诉了世界。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马吉明说:“‘百年重塑山河,建设改变中国’,这两句话让我感动。曾经的中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而百年的建设,是中国人民谱写在祖国这片土地上的美丽画卷。建设包罗万象,有纤细的雕刻,有山河的重塑,而这本书展现的是高光。”在这一时空维度下,人们不能再用传统的视角看待中国地理了,需要从更具人文感、时代感的视角,认识百年来中国人的创造和地理变迁,理解古老土地上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成长、挑战及未来。正如作家、探险家青木所言:“什么是中国?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是无疑的,中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故乡。《这里是中国2》中,既有我自己的故乡,也有他人的故乡。”正是基于此,耿华军认为:“现在很多人都意识到要重新认识中国,用科学的方式,用地理的视角去探索中国。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也是我们这代人的时代机遇。这片土地值得我们用更宏大的视角来重新解读。”在他看来,地理科普工作不只是晒晒美图、列列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背后传递的价值观。“我们并不希望只做‘知识搬运工’,地理科普可以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有网民给“星球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gallery.net/mjxgtyzz/10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