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村大米喜丰收文明实践进稻田

<

金秋十月,

在即墨区蓝村街道的千亩盐碱稻田,

机车轰鸣,徐徐向前,割台翻滚,

一片片水稻纷纷倒伏,

经脱粒后存储在收割机的粮仓内。

两圈走过,

驾驶员将收割机出粮口对准运粮车,

黄金般的稻粒倾泻而下,

犹如一道金色瀑布。

一眨眼工夫,

割稻、脱粒等工序一气呵成。

眼下,蓝村千亩盐碱稻田进入丰收季。连日来,当地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抢收水稻,确保颗粒归仓。

青岛青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岩祥说:“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预计亩产-斤,净米在斤左右,市场售价约10元/斤,亩产收入预计突破0元。”

今年,合作社生产采取“选好品种、精心育苗、优化管理、田间水足、科学施肥、防虫防治”等措施,加上天公作美,光温条件适宜,降水适时,光、温、水、土壤条件匹配较好,对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十分有利。

采访当天,记者还碰见了一群少先队员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稻田,开展“小劳动大成长”水稻收割劳动实践研学活动。在稻田中,同学们听志愿者讲解水稻收割的过程,体验了“割稻谷、拾稻茬”等一系列活动,亲身感受劳动的辛苦,近距离接触农作物,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习惯。

“通过这次实践,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与不易,也收获了劳动的快乐。回去后,我要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即墨区蓝村中学七年级的管岳说。

有着50多年种植历史的蓝村大米,因其特有的盐碱地而口感醇香,深受广大市民欢迎,“蓝村大米”已发展成为青岛农业品牌的“新名片”。凭借水稻良好的发展势头,蓝村街道正积极打造以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桃源稻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在空间布局上按照“一带、一线、两园、四区”的格局,形成“轴带发展、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布局。

“目前,我们已建成占地亩的省内最具特色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蓝村大米即将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品牌认证,桃源河综合整治进入收尾阶段。”蓝村街道办事处主任吕振昌说,“我们将抢抓即墨入选国家城乡融合示范区政策这一契机,围绕蓝村大米、羊肚菌食用菌、精品果蔬等主导产业的种产销研加工一体化推进,打造都市农业示范区和农商文旅休闲区,带动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创建体系完善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蓝村样板。”

记者

孙静秋徐宁

编辑

周倩

往期内容

原标题:《“蓝村大米”喜丰收!文明实践进稻田》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gallery.net/mjgtyzz/116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