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湾清华大学学生李昕谘为毕业典礼致辞时竟说:“去年暑假我也有机会到马来西亚实习,在当地,我虽然没有看到骨瘦如柴的小孩,也没有体验到恶劣的环境,但我在那里看到当地的老师与我们一样地有热忱。”该言论一出便引发众多网友的热议,更有马来西亚的网友指责她的言论涉及歧视,纷纷留言:“根本歧视”、“台湾地理老师到底怎么教你的”、“戴有色眼镜在写稿”、“学校难道都不用事先审稿吗?”
左为李昕谘事后在脸书上发文道歉,解释称,其实该言论就是想破除见习的迷思与刻板印象。她强调,绝对没有歧视马来西亚的意味,表示日后会更加注意发言,感谢各界指教。不过,李昕谘的道歉文章现已不见,疑似随后删除。
刻板印象李昕谘面书道歉全文:
首先,我要先说明,如果我那天的致辞内容有让任何人感到不舒服的话,先向各位致歉,抱歉让您或是您的朋友又或者是其他同学感受到不被尊重的感觉。
再者,我想澄清那一段“去年暑假我也有机会到马来西亚实习”的致辞内容。其实那段最主要想到表达的意思是在于破除许多人对于至其他国家实习或见习的迷思与刻板印象,就我实际在当地实习的结果来说,实习的学校校地广大,各种科任教室、设备都非常齐全,校史馆中丰富的文本与资料,向我们诉说了学校百余年的历史;实验室中的标本与仪器皆让人啧啧称奇,除了带给我们惊奇,更能带给学生实质的接触。此外,学校的众多社团给予学生发现及发展兴趣的机会,观看戏剧学会的公演过后,感受到学生的热忱与老师的专业。碍于篇幅及时间的关系,因此无法将心得于致辞时呈现。在实习后,我的心境上因此有所转变,我是因为看到当地老师的教育而有所转变,并没有歧视该国家的意味。
马来西亚网络配图可能有些人会针对致词内容“虽然我没有看到….”提出攻击,又或者是只取部分内容造成误会,在此我必须澄清,这并非我的原意。实际我想表达的是:“我没有在这个国家看到恶劣的环境,反而是感受到老师对于教育的热情。”这才是我想表达的原意。
我想表达的是,有些人在叙说或发表自己出国实习的经验时,常常有人会提到自己去过什么样的地方以及自己转变心境的原因,可能会是因为他体验到恶劣的环境,因此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而我个人心境转变的原因,则是看到当地老师的教育热忱。
因此,若这段言论让部分听众感到不舒服,以及感到不被尊重,我在此深感抱歉,也会好好检讨自己的疏失,往后我会更加注意发言,感谢您的指教与建议。
其实通过这位李昕谘的致辞内容,我想说,台湾社会到底给这些孩子灌输了多少对台湾之外世界的刻板印象啊?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还有那么多台湾同学对外界充斥着非常低级的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来源于何处?笔者认为,台湾媒体功不可没!还记得那些年,台湾某些名嘴是怎么讲大陆的吗?“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在车站吃一碗泡面就会有无数人凑上来”等等。加之众人都爱挑自己相信的新闻看,如此这般,怎么能让台湾的学生接收到来自外界的正确信息?所以,李昕谘致辞里的刻板印象就不足为奇了!
笔者看到一则大马网友关于此事的评论以及大陆网友对这位大马网友的回复,特别有意思!
大马网友:我想说一句:WTF,我们马来西亚的形象有那么差吗?
大陆网友回复:别激动啊,兄弟!中国大陆在他们的印象里就是“车站里一有人吃泡面,就有一大堆人围观上来闻香味”,这是台湾名嘴公开在政治评论节目里说的。甚至还说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所以这种论调不奇怪啦。但是这位女同学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以前对大马的印象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