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背诵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背诵版)

一、大气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干洁空气、水汽、杂质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1)从年到年不到年的时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40%多。

(2)近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3)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毁林。

3.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1)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高原集训)

(2)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高原反应、高原病)。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划分依据:温度、运动状况、密度

2.分层示意图:

3.各个大气层的特点和作用: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能量来源:

(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直接来源: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3.三个过程:

4.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

太阳辐射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时,会有一部分被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已被削弱。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a.大气保温的成分: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b.保温作用的原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产生长波辐射,除少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向下射向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c.保温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大气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运动,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1)两种气流运动方向:

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五种关系:

a.温压关系:近地面,只考虑热力因素,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b.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c.等压面的凹凸关系: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

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d.气压和高度的关系: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e.气压与天气:低压多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高压多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大。

典型例题:①请绘出热力环流模式

②给图上的五个点气压排序

③指出A、B两地的受热状况

④画出近地面的等压面

5.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1)海陆风:

原理: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故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

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加。

(2)山谷风:

原理: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彭脏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山风。

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

大气污染。

(3)城市风:

原理:城区释放大量的认为热,导致城区的气温高于郊区,空气在城区上升、在郊区下沉;高空气流由城区流向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区。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2.三种作用力:

3.高空的风与近地面的风:

(1)高空的风: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二力作用)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边,

高压在右边;南半球则相反。

(3)近地面风: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檫力(三力作用)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方,高压在右后方;南半球则相反。

4.风向、风速的判读:

(1)判断风向:(二步走)

第一步,画出过该地并垂直于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地的风向。

#一人一句为考研加油#(2)判断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gallery.net/gtyynxzz/114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