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不如考好”。这句话希望所有选地理的同学记住。最简单、狭义的区分这两个词的概念就是“你学好地理是为了高考考好,而不是平时月考”。
相信很多类似“地理如何学习”的问题是基于多次的月考或模拟成绩/排名而产生的,但我想说的是,高三之前的地理考试更多是“全面的考察局部的知识”,而到了后期出综合题、合卷,都分别会折一次分。
所以到了后期有的同学会退步,而有的在高一高二表现的不突出的同学会考高分。退步的同学会觉得老师讲课本的知识没用、考试考考的都是综合题,看起来和课本关联不大。
再回到“学好”和“考好”的问题上,学好指的是知识点都理解、考试中上等;而考好强调应试能力,一般在基础没有盲点加上一定的刷题量就可以顺理成章。
但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在按部就班的跟着老师的脚步学以外,直奔主题找侧重——从真题的范围和趋势看课本的侧重,搞“重点进攻”,再基于这个侧重,不断板正自己的答题思路、细化雕琢答题语言。
考高分不代表按部就班完成任务、或者把常规的题型做得八九不离十就止步于此。而是立足于高考卷的需要,去扫盲,去查漏补缺。做到了这些,最起码上考场的心态应该是熟悉与平稳,而不是因为主观题的题型变化就不知所措。
我们一开始就要有更高的追求——我要在高考地理单科考75+。这样我们就会有意识的与中等生拉开差距,看见了吧?对知识一带而过、不主动研究高考题、做完作业就完成任务了、对盲点含糊容忍、刷完题看完答案就过去了,这么做高考就是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