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高考的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区域地理知识点有点多,全部过几遍又比较消耗时间。不用担心,今天在这里将和大家一起系统的梳理一些它们的核心知识点和一些常考内容、重点和难点。让我们一起往下看吧!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面积、形状和边界。
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自然环境异同:
相同点:都是平原,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
不同点:
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矿产资源贫乏。
松嫩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强,石油资源丰富。
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
长江三角洲:水田耕作、水稻、油菜、棉花,一年两熟或三熟。
松嫩平原:旱地耕作、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一年一熟。
工业:长江三角洲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松嫩平原沿边商业贸易较发达。
人口与城市:长江三角洲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松嫩平原地广人稀,城市较少。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的概述与成因
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地面疏松、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
人为因素:人口激增、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
三项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扭转正在发展的荒漠化、恢复已发生荒漠化的土地。
两条原则:生态平衡与经济效益结合,治山治水治沙结合。
五条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关系、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山西省为例
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市场与交通:需求大,交通便利。
综合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产业链。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地理条件:黑土广泛分布,农业生产有利。
农业布局:平原区种植业、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
发展方向:发展优质专用品种、绿色农业和大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西气东输为例
原因: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
影响: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改善环境。
最后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样的知识点总结,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地理课的核心知识。希望在面对后面的挑战时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多思考,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背后逻辑,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加油,同学们!
#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