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可我们终究是一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对于“天下”的概念,我国古人很早便对它有所阐释,《中庸》里认为“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即为“天下”,古人仅通过观察便得出这样较为全面的定义,实属不易,但由于当时科学、地理学的落后、交通的不便等原因,使古人对于天下的地理范围理解较小,可即便如此,古人们依然在为了自己眼中的“天下”,付出不懈的努力。

在《礼记》中,孔子提出了“天下大同”的概念,他认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无疑,孔老夫子的心中藏着一副对于天下的宏伟蓝图,于是,他带着自己的理想与治国方案,奔波于各个诸侯国之间,希望有一日理论能够被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他又不以利益为主要目的的教导学生,无非是希望学生可以将他的思想传承下去,并真正用它去治理国家,他相信自己心中的“大同”局面,终有一日能够来到。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在一群人的努力下,或许就能赋予一个学说无限的生命力。显然,从中国之后几千年的文化脉络发展来看,儒学的确经久不衰,获得了后世的广泛认可,多少人追随孔子的脚步,为了“天下大同”而奋斗终生,与此同时孔子的众多治国理政的思想也得到了运用。

儒家思想将“天下观念”的种子,悄无声息的种在了每个人的心里:皇帝希望自己的统治时期里国力强盛,无内忧外患,百姓安居乐业;文人渴望入朝为官,在乱世时,凭自己的努力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在大治时期,则保人民生活安康富足;武将希望于战场上英勇杀敌,保卫祖国大好河山;侠客则希望于江湖中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平民百姓希望闲时平稳生活,战时则上阵杀敌,保家卫国。

我所理解的“天下观念”便是:以天下为己任,永葆爱国热情,国家危难时,敢于挺身而出,发挥自己的长处,扶大厦之将倾;在平时,则尽自己的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在高位者,造福一方百姓;平凡群众,要坚持与邻为善、诚信待人、踏实工作、心系国家,为天下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文人作为古代政治中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们,他们的“天下观念”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陶渊明曾描写过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他笔下的景色便是他心中期待的社会景象,也是他的政治追求,无奈壮志难酬,只得以笔书之。杜甫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虽然他当时生活已然困顿不堪,饱受战乱折磨,但他却因此而推己及人,心系天下贫苦文人,“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于我看来,杜甫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在此句中展露无遗,这是他的天下观:让百姓富足、免遭战乱之苦。

范仲淹于《岳阳楼记》中,写下千古名句:“居庙堂之高则有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论是讥讽谗言,亦或是光荣信任,于他而言,皆如浮云;无论身处何地,百姓与国家才是他心中永恒的牵挂。

王安石为挽救北宋政治危机,初期便在宋神宗的支持与大地主阶级的反对之下,毅然决然地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现象,虽然由于在大范围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给农民带来了负担,但他最初的坚持与造福百姓、维护国家的初心才是他心中的天下观念:还百姓一片政通人和的生活净土,革除政治弊病,令国家的政权长久地维持下去。

苏轼对自己的一生评价道:“问汝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他的仕途可谓坎坷崎岖,曾高居庙堂,也曾无数次地被贬外放,但“在其位谋其职”,无论他担任什么官职,他都尽力地做到最好,如他在儋州这般荒凉的地方,他带领百姓开凿水井、开垦荒地、教化人民,即使不得朝廷重用,仍为它镇好一方边疆;当他被赋予闲职时,他便安心享受出世生活,但他当然闲不住,依然关心这当地百姓,如他在黄州任团练副使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gallery.net/gtybxzz/1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