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研究宇宙行星的高校联盟诞生高校各显

日前,一个全新的高校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该联盟由27所高校组成,分别是: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山东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同济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昌大学、香港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

行星科学包含哪些学科?

行星科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涉及到但不限于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天体化学、天体生物学、地球科学、地质学等理学范畴的科学,以及空间技术大家庭的导航制导与控制、遥感、仪器学、飞行器总体设计等技术科学范畴的学科。

可以说,行星科学是一门高度融合各个学科的独立的交叉学科。也难怪这么多不同特色的专业院校共同组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了!

这些高校在行星科学上到底有何厉害之处?快跟小编一起来盘点一下吧。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设有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简称国科大地学院),该学院与改革开放同行,创立于年,经历了地学教研室、地学部、地球科学学院等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中国地球科学人才教育与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覆盖研究生教育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六个一级学科;承担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等所属院所33个培养单位的研究生集中教学任务。

现任院长吴福元院士主要从事火成岩岩石学研究,曾在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地球科学奖。

北京大学

年5月,为进一步满足我国深空探测方面的重大基础需求,促进我国行星与空间科学的发展,培养行星与空间科学人才,为我国深空探测贡献持续原创力,北京大学基于地球、空间、物理、天文等多学科优势,成立“行星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心”。该中心挂靠在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事实上,通过多年努力,北京大学在空间科学研究、行星与月球基础科研、空间科学探测载荷研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北京大学承担了国家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星载千线阵列中性原子成像仪),并开始参与国家重大空间任务如北斗、风云系列卫星等空间环境监测有效载荷的研制,入选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日地高能粒子的加速传输与效应”)。这些为“行星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心”的运行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设有地球物理与行星科学技术系。年元月,在科大最初筹备五十年校庆活动的日子里,国家天文台研究决定,为科大的五十华诞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特此选定编号为这颗于年9月20日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在兴隆观测站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中国科大星”,并向国际组织提出了申请。

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所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国际小行星中心于年4月2日发布第号《小行星通报》,正式通知国际社会,第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中国科大星”。

年3月17日,为配合国家深空战略和学科建设需要,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启动,该卓越中心依托中科大,联合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等院内外相关单位参与建设。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是国内首个创办天文学系的高校。年,中山大学创办了天文学系,年又在今越秀山修建了中大天文台。由于年院系调整,中山大学天文学系全体师生和天文台全体员工、仪器设备调整入南京大学。

年12月28日中山大学成立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复办了天文学科。年9月16日,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正式成立,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成为物理与天文学院的一部分。

年1月,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罗俊调任中山大学校长,也把天琴计划带到了中山大学。天琴计划是中山大学主导、我国科学家自主提出的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计划利用15-20年部署我国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器,开展基础物理和引力波天文学重大前沿问题研究。根据计划,天琴将像LISA一样,采用三颗相同的卫星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三颗卫星在太空中的分列图类似乐器竖琴,故命名为“天琴计划”。

据了解,“天琴计划”不仅仅是基础研究,其发展起来的关键技术可用于很多领域,如精确测量地球重力场,使人类更加深刻地了解地球资源的分布和变化。又如精确测量距离,大到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小到一个原子尺度的变化,都可以精确测算出来。

对于引力波的探测,全球现有LISA或eLISA计划。“天琴计划”将成为中方牵头的国际合作项目。目前,LISA计划课题组的几位核心成员非常愿意开展合作,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几位教授已经参与合作。

澳门科技大学

澳门科技大学设有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由国家科技部批准,于年10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天文与行星科学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成立是国家大力发展深空探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提升澳门科技水平的重要举措。

该实验室前身为「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澳门科技大学于年开始参与「嫦娥探月工程」数据分析和研究工作,于年底成立了太空科学研究所;年4月,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在澳门科技大学成立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

实验室研究主要涉及行星物理学、行星地质学和行星化学等学科,研究方向包括:行星内部结构、行星内部动力学、行星表面物理、行星地形地貌、行星磁场与重力场物理、行星陨石化学和行星形成与演化。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月球、火星、近地小天体和气态巨行星,利用数值模拟、数据分析、高分辨率观测、实验研究等各种手段开展行星内部结构和重力场、行星内部流体与磁流体动力学、行星表面撞击坑、行星地形地貌比较研究、行星表面物质特性统计研究、行星大气动力学、行星际空间等离子体、采样/陨石分析等研究。

年,实验室研究项目「嫦娥探月数据的分析与研究」获得了澳门科学技术奖中的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年6月,实验室研究项目「嫦娥工程多波段探月资料的科学发现」获得了澳门科学技术奖中的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

学校在航空、航天、动力、信息、材料、仪器、制造、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形成了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两大优势学科群。

作为国内一流的航空学院,北航是培养航空航天高素质专业人才及领导领军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解决航空航天及力学领域核心科学问题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科研基地。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为加强我国南方空间科技发展,哈工大(深圳)设有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研究院目前设立空间天气风暴、行星科学、空间等离子体物理、低纬空间环境监测与应用、临近空间探测与应用、空间大数据建模、数字空间卫星、导航遥感、空间科学与技术军民融合、以及空间材料等10个实验室。

来源:哈工大(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gallery.net/gtybxzz/10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