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与空间集聚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两者对经

分工与空间集聚的关系

空间集聚有着两层含义:第一层是“集”,指相关事物在地理空间上汇集;更高一层则是“聚”,使这些事物在“集”上的有机聚合,形成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协作网络。古希腊的哲学家色诺芬在公元前四百年就提到了空间集聚对分工和就业的促进作用:“在小城镇,同一个工匠既制作椅子也做门、梨和桌子,经常是同一个工匠来建造房屋”,而在大城市里“很多人拥有对应每一行业分支的各种要求”,“仅仅一个职业,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不用完成全职工作,就足以保证一个人的生活”。

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就业岗位与该地区的人口规模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幂指数关系。开放的40多年见证了中国人口迁徙的过程,从内陆到沿海,从乡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人少的地方往人多的地方,人们用脚证明了“人口越多就业机会就越多”的规律。

近年来,空间集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三大超级城市群,已经演化为中国分工体系的核心节点和经济发展的顶梁支柱,在面积不到4.2%的国土上容纳了近22%的人口和贡献了近50%中国GDP。首先,空间集聚是“经济”的。

早在一八九〇年,马歇尔就在《经济学原理》中指出,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是为了获取外部规模经济提供的利益,这种利益包括提供协同创新的环境,共享辅助性工作的服务和专业化劳动力市场,平衡劳动需求结构和方便顾客等。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空间集聚是由于相互关联的产业或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相互接近获得市场正外部性,从而推动规模报酬递增。埃德加·M.胡佛在《区域经济学导论》里从自然资源、集聚经济、交通运输三要素来分析内部规模经济、地方经济、城市经济等不同尺度的空间集聚现象。

新增长经济学则认为,由于人力资本是创新技术进步的一个关键投入要素。创新是非竞争性的,人口越密集、教育水平越高的区域,潜在创新者的供给就越多,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强;产业的高度集中使得创新的需求市场越大,创新者的积极性也就越高的。创新供需效应共同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

第二,劳动分工造就了空间集聚。空间因素是分工体系的组成部分,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城市聚集都分工演化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生产活动是空间结构演变的经济基础。分工演化下生产活动的聚集和扩散是矛盾统一的,两者的交互作用带动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流动,形成了空间集聚的收扩,同时也使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分工进一步的演化。因而,分工的不同演化阶段决定了不同的空间集聚状态。

起始阶段,以农业简单分工为主的自然聚集村是低水平的聚集形态和分工体系;随着分工进一步发展和劳动力聚集,逐步形成了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既竞争又合作的产业聚集,以及乡村和以产业为核心的城镇的二元空间结构,适应工业化线性分工的需求;

当交易成本(特别是运输成本)的大幅降低,在线性分工基础上发展为网络分工时,空间结构的演化也走向了扩散阶段,核心城市扩展的同时带动周边的城乡发展,最终形成城市群的抱团发展,分工体系进一步复杂化、高级化,空间结构转向区域空间一体化的高水平聚集形态;

信息时代的分工演化呈现新发展趋势,空间集聚形态也随劳动分工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平台分工使得空间结构的从扩散又走向聚集,但是新形态上、新层面上的聚集。空间集聚是动态变化的,具有时空多维性,而且在不断变化的聚散中,劳动力大军跟着就业机会流动。

第三,空间集聚推动分工演化。在空间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和交易成本降低的过程中,分工不但由此深化和广化,而且相较于其他地区演化的速度更快。一开始为降低运输成本而更接近供应商或消费者的生产组织,自发形成了市场。这个市场不但是产品的交易市场,更重要的是劳动力市场。

地理接近和市场形成降低了交易成本,又吸引更多的组织进入,相关联的产品和中间品大幅增长,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更重要的是的,这个过程又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市场,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在空间集聚下更容易外溢,劳动力特别是专业劳动力的集聚在分工密集演化中不断提升着劳动的价值,推动着创新进步和分工广化。

这不单对高端人才和已在组织内就业的劳动力有利,空间集聚对低技能和新进职场劳动者同样有着好处。空间集聚本身就会产生新的需求,产业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多,对服务业和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而且在规模效应下,服务业不断细化,生产性服务业降低组织的生产成本,生活性服务业降低劳动者的生活成本,从而形成滚雪球般的空间集聚效应。如果说分工自组织演化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那么空间集聚同样适用。

空间集聚是分工演化下必然结果,但是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则具有偶然性,既与本地的比较优势有关,又与外部环境中信息、技术和资源对其分工体系的冲击有关。同时,空间集聚的“经济”很大一部分溢出到不可移动的“土地”上去,日益增高的地价推高了外来人员的迁移成本和本地居民的生活成本,挤出传统行业和低收入就业。

虽然短期内使单位土地的生产值提高,但长期来看,分工依赖、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城市发展的内卷以及不同行业间的协作不足等使得创新动力的下降和社会协作成本的上升,并不利于分工秩序的扩展和空间集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他组织在其中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区域经济既可以看作一个小型分工体系又是一个大型组织。

作为分工体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gallery.net/gtybxzz/1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