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国古有三本名著被称为中华三大奇书,分别为《易经》、《山海经》、《黄帝内经》;这三本书也分别代表着天、地、人,今天就来讲讲代表人的《黄帝内经》这本奇书。
与另外两本奇书不同,《黄帝内经》的命名以人名命名,所以很多人以为这本名著是作者为中国始祖之一的“黄帝”,其实不然,“黄帝”不是仅指为一人,而是居住在我国西北方的一个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长,原始社会发展到春秋时期,这个氏族发展成为“华族”,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所以这本《黄帝内经》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著作而来。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国学五经”之一,讲述的是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也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
《黄帝内经》中的字数并不多,而且内容基本以对话的形式作为记录,对话者主要为“黄帝”和“岐伯”,且在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中有“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因此中医学也有别称为“岐黄之术”。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分,《素问》与《灵枢》;“素”为素质,指人的本质;“灵”为神灵;“枢”为枢纽,意为人的枢纽关键。两部分相结合,整体讲解了对人体病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理论。
《黄帝内经》是一本医学典著,又不仅仅是一本医学典著。学者说,它是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它以生命为中心,纪载了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比较全面的阐述。而且还是人类第一部关于生命科学的著作,还是一部人类养生宝典。
众所周知,中医分含两部分意义,一为医,二为养。医为治,养为生,即是养生。《黄帝内经》之所以以“内经”定义,更是突显出中医以养生为主的精神。
《黄帝内经》不是主张有病再医治的,而是内求内炼,通过调整身体内在气血、经络、脏腑等,以达到健康、养生、长寿的目的,因此又称《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理论思想基础,为中国的医学乃至全世界的医学发展都做了深刻的影响,是一部千古中医奇书。
相关资料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仅为作者个人学习观点,有不同见解的小伙伴可以留言一起学习。